6月1日凌晨的爆炸火光撕裂俄罗斯夜空,恩格斯空军基地的战略轰炸机在烈焰中扭曲变形。乌军“蛛网行动”用百万美元贿赂链撬动俄军4000公里防线,价值数十亿的图-95成了废铁。当俄国防部还在清点损失时,6月3日刻赤海峡的巨响再次震动克里姆林宫——克里米亚大桥第三度被炸,1100公斤TNT精准爆破桥墩的视频在Telegram疯传。那位总把“绝对安全区”挂在嘴边的硬汉总统,此刻怕是在办公室摔了茶杯。
普京的脸疼不疼?看看俄安全委员会罕见的公开争吵就知道。当初用渗透战术吞下克里米亚的棋手,如今被同样的招式抽得啪啪作响。乌军特工小组像幽灵般穿梭在俄腹地,腐败的边境哨卡成了他们的绿色通道,基层军官的警报在官僚泥潭里石沉大海——这套剧本简直是对2014年的完美复刻,只是主角换了人。 俄军真正的溃败不在战场而在心理防线。前线士兵开始嘀咕:“连自家机场都守不住,我们的弹药车能安全抵达吗?”社交媒体上更毒舌:“花几十亿买高超音速导弹,却防不住几百美元的改装无人机!” 更讽刺的是,特朗普6月4日与普京通话后竟公开替克里姆林宫找补:“乌克兰给了普京轰炸的理由”。这位79岁的美国总统活像普京的新闻发言人,难怪网友怒嘲“好大儿孝心感天动地”。
普京的困境像被蛛网缠住的棕熊。为保护后方目标,俄军被迫抽调15%兵力搞防卫,前线攻势肉眼可见地疲软。技术短板更令人窒息——能造出“匕首”导弹的军工巨头,竟搞不定基地周边的声呐阵列。那些躺在仓库里的S400像摆设,连潜伏三小时的炸弹卡车都发现不了。有位研究俄军多年的老友私下吐槽:“他们的防御体系就像瑞士奶酪,看着厚实却满是窟窿。”
克里米亚的统治术埋下今日苦果。强制推行的俄语教材和移民政策,让当地居民把乌军特工视为解放者。有位逃到基辅的克里米亚记者告诉我:“餐馆老板给特工送面包,渔民主动报告俄巡逻艇动向——这不是渗透,是民心暴动!” 当高压统治遇上经济制裁下的民生凋敝,再精密的监控网络也挡不住千万双暗中配合的手。
美军U-2侦察机在刻赤以南100公里盘旋的身影,像给这场羞辱加了高清直播。北约电子侦察机沿着罗马尼亚海岸游弋,土耳其预警机在蛇岛附近转悠——西方旁观者巴不得俄军多出点丑。而真正要命的是高加索地区武装组织开始研究“乌克兰模式”,莫斯科的噩梦才刚开场。 这场渗透与反渗透的猫鼠游戏,早该给某些人敲响丧钟。当普京在红场阅兵式上炫耀亚尔斯导弹时,乌军特工正把炸药装进伪装成饲料的货车。那位骑熊硬汉的统治根基,正在自家后院被一点点蛀空。历史最爱开残酷玩笑:十年前他用暗箭射落克里米亚,十年后这支箭调转箭头射穿了他的安全神话。
|